拼音bù zhì kě fǒu
注音ㄅㄨˋ ㄓˋ ㄎㄜˇ ㄈㄡˇ
解釋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tài)。也作“不加可否?!?/p>
出處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無所可否。”
例子吳蓀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轉(zhuǎn)身就坐在一張椅子里。(茅盾《子夜》十)
正音“置”,不能讀作“zhǐ”。
辨形“置”,不能寫作“知”。
辨析不置可否和“模棱兩可”;都是不表示肯定還是否定。有時可通用。但不置可否指對事情不說意見;偏重于態(tài)度不明朗;“模棱兩可”可用于語言含含糊糊;往往和“詞語”、“語言”搭配。不置可否不能。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表示不敢發(fā)表意見。
謎語口;呵
感情不置可否是中性詞。
近義不置褒貶、不置一詞
反義斬釘截鐵、旗幟鮮明、涇渭分明
英語not to give a definite answer
俄語не отвечáть ни да,ни нет
德語weder ja noch nein sagen(keine klare Meinung haben)
法語ne pas se prononcer ni pour ni contre(s'abstenir de dire son avis)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