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牘 尺牘是一個詞語,讀音為chǐ dú,指古人用于書寫的長一尺的木簡;信札,書信;文辭或者墨跡,字跡。木牘的規(guī)格據(jù)記載有幾種,但多長一尺左右,故有“尺牘”之稱,多用于書法、繪畫。在紙張發(fā)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長的版面,用以書寫記事,敘情表意,傳遞消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牘、尺鯉、尺箋、尺翰、尺書等多種稱謂,其中以尺牘用的最早也最多,故成為信件的代稱。
尺牘chǐdú
[correspondence(ofaneminentwriter)]長一尺的木簡;信札
與人尺牘,主皆臧去以為榮。——《漢書·陳遵傳》
寄長懷于尺牘。——杜篤《吊比干文》
尺牘,本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后借指書信。
《文選.潘岳.楊荊州誄》:「草隸兼善,尺牘必珍。」
唐.杜甫〈上韋左相二十韻〉:「聰明過管輅,尺牘倒陳遵。」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