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道蓺”。
⒉ 指學問和技能。
⒊ 指道士、方士修煉長生之術。
⒈ 亦作“道蓺”。
⒉ 指學問和技能。
引《周禮·地官·鄉(xiāng)大夫》:“正月之吉,受教灋于司徒,退而頒之于其鄉(xiāng)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攷其德行,察其道藝。”
賈公彥 疏:“察其道藝者,謂萬民之中有六藝者并擬賓之。”
宋 范質(zhì) 《誡兒侄八百字》詩:“戒爾學干祿,莫若勤道藝?!?br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伯牙 ﹞又問:‘道藝何為?’ 子期 道:‘也就是打柴為生。’”
⒊ 指道士、方士修煉長生之術。
引《后漢書·方術傳序》:“漢 自 武帝 頗好方術,天下懷協(xié)道蓺之士,莫不負策抵掌,順風而屆焉。”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深念學道藝養(yǎng)生者,隨師不得其人,竟無所成,而使后之有志者,見彼之不得長生,因云天下之果無仙法也。”
⒈ 道術。
引唐·張讀〈閭丘子〉:「時有吳道士者,以道藝聞,廬于蜀門山?!?/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