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學 帖學,是指研究法帖的源流優(yōu)劣以及書跡的真?zhèn)蔚鹊囊婚T學問,也是指崇尚魏晉以下法帖的書法學派,與“碑學”相對。帖學有“學晉”“晉唐行草小楷”“主要學閣帖”等三種基本含義。其發(fā)端建立在北宋時期《淳化閣貼》的輾轉(zhuǎn)翻刻傳拓的基礎上,其研究對象主要指的是墨本與刻石的拓片或拓本。帖學以手札、書信為主,多忠實于原跡,比較真實的反映了書作者的原本寫字風格。
一種崇尚臨帖的書派。由唐代的歐陽修、褚遂良臨刻王羲之〈蘭亭序〉首開其先。相對于碑學而言。
專門研究考訂各種法帖的源流、時代、體制、優(yōu)劣、真?zhèn)?、?nèi)容等問題的學問。如宋桑世昌之〈蘭亭考〉、黃伯思之〈法帖刊誤〉、清王澍之〈淳化秘閣法帖考〉等,便是這方面的著作。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