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帝王封禪或出巡時(shí)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禮。
⒉ 古代天子、諸侯外出返回時(shí),祭告祖廟并與群臣一起飲酒的禮儀。又稱“飲至”。
⒈ 古代帝王封禪或出巡時(shí)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禮。
引《書·舜典》“歳二月,東巡守,至于 岱宗,柴” 孔 傳:“班瑞之明月,乃順春東巡 岱宗 ……燔柴祭天告至?!?br />《新唐書·禮樂志四》:“又為告至壇,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羣神?!?br />《宋史·禮志十七》:“巡幸之制, 唐 《開元禮》有告至、肆覲、考制度之儀。”
⒉ 古代天子、諸侯外出返回時(shí),祭告祖廟并與群臣一起飲酒的禮儀。又稱“飲至”。參見“告廟”、“飲至”。
引《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廟,反行飲至” 唐 孔穎達(dá) 疏:“孝子之事親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廟,反必告至……行言告廟,反言飲至,以見至有飲,而行無飲也?!?/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qǐng)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hào)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