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狗 (古代祭祀時用草扎成的狗)芻狗,典故名,典出通行本《道德經(jīng)》老子第五章,郭店簡本《老子》無此句。郭店簡本僅有本章中“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蔽牧x與通行本同。芻狗,古代祭祀時用草扎成的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們重視的祭品,但用過以后即被丟棄。
古代祭祀時用草扎成的狗?!独献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魏源本義:"結(jié)芻為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陸德明釋文引李頤曰:"芻狗﹐結(jié)芻為狗﹐巫祝用之。"后因用以喻微賤無用的事物或言論。
古時用草編結(jié)成的狗形,供祭祀用,用完即丟棄。后比喻輕賤無用之物。
《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br>《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周宣傳》:「芻狗者,祭神之物?!?br>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