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瓿 fù bù 復瓿(復瓿) 覆蓋醬罐。形容著作無價值。復,通“ 覆 ”。典出《漢書·揚雄傳贊》:“吾恐后人用覆醬瓿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九回:“只恨不知作者姓名,這等名作,埋沒在風塵中,也不知幾許年數了;倘使不遇我輩,豈不是徒供鼠嚙蟲傷,終于復瓿?!?郭沫若 《海濤集·我是中國人》:“關于甲骨文和金文之類,自然也就要被看成等于復瓿的東西了?!?/p>
漢揚雄以為經莫大于《易》,故作《太玄》,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劉歆觀之,告訴揚雄,天下學者尚不能通曉《易經》,又如何能了解太玄,恐怕后人要拿來蓋醬缸。典出《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后比喻論著不受人重視。清.王鵬運〈摸魚子.莽風塵雅音寥落〉詞:「文章事,復瓿代薪朝暮,新聲那辨鐘缶?」也作「復醬瓿」。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