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稅 丁稅亦稱“丁賦”、“丁錢”、“丁口錢”、“丁銀”、“身丁錢”、“丁算”。中國歷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口稅的總稱,一般對男丁征收。漢代的口賦和算賦按人頭和年齡計征,帶有丁稅和代役的性質(zhì)。南朝時稱為口錢。南齊還征過塘丁稅。十六國中的成漢征口錢。口出錢40文。北周時征過丁庸,以代替勞役。宋代有征身丁錢或丁米。元太宗元年 (1229年),對西域人征丁稅,八年定科征之法,令諸路驗民戶成丁之數(shù),每丁歲科粟1石,驅(qū)丁五升;新戶丁驅(qū)各半之,老幼不與;其間有耕種者,或驗其牛具之數(shù),或驗其土地之等,計征地稅;丁稅少而地稅多者納地稅,地稅少而丁稅多者納丁稅。以后又有更動。明清時稱為丁賦。
丁稅dīngshuì
[polltax]人頭稅
古代的人口稅。
《宋史.卷三八九.尤袤傳》:「袤得臺州,州五縣,有丁無產(chǎn)者輸二年丁稅,凡萬有三千家。」
德語KopfsteuerzurAbl?sungderFrohndienstpflicht(S)?,KopfsteuerzurAbl?sungderMilit?rdienstpflicht(S)?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