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漢族,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裴度出身河東裴氏東眷房,為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進士。唐憲宗時累遷御史中丞。他支持憲宗削藩,因而與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亦傷首。旋即代武元衡為相。后親自出鎮(zhèn),督統(tǒng)諸將平定淮西之亂,以功封晉國公,世稱“裴晉公”。此后歷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數(shù)度出鎮(zhèn)拜相。晚年隨世俗沉浮,以求避禍,官終中書令。開成四年(839年)去世,年七十五。獲贈太傅,謚號“文忠”。會昌元年(846年)加贈太師,后配享憲宗廟廷。 裴度堅持正道,輔佐憲宗實現(xiàn)“元和中興”。為將相二十余年,薦引李德裕、李宗閔、韓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顏、李愬等名將,還保護劉禹錫等人。史稱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被時人比作郭子儀。 在文學上,裴度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反對在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他對文士多所提掖,頗受時人敬重。晚年留守東都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唱酬甚密,為洛陽文事活動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詩》等錄其詩文。 概述內(nèi)圖片來源:南熏殿舊藏《唐代名臣像冊》
人名。(西元765~839)?字中立,唐代名臣,聞喜人。憲宗時為宰相,封晉國公,入知政事,正色立朝,言無不盡,神觀邁爽,操守堅正,卒謚文忠。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