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糊涂沉默。
⒉ 形容虛無寂靜,不可測知。
⒊ 茫然若失的樣子。
⒈ 糊涂沉默。
引唐 柳宗元 《愚溪對》:“進不為盈,退不為抑,荒涼昏默,卒不自克?!?br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排外當(dāng)有預(yù)備》:“今之一往直前,固勝于前之昏默,而一或不慎,則自蹈于危機,將不止于不能達其目的而止?!?/span>
⒉ 形容虛無寂靜,不可測知。
引《莊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晉 郭象 注:“窈冥、昏默,皆了無也?!?br />成玄英 疏:“至道精微,心靈不測,故寄窈冥深遠,昏默玄絶?!?/span>
⒊ 茫然若人失的樣子。
引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下:“上不忍歸行宮,於巷中倚杖欹首而立。圣情昏默,久而不進?!?/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