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突 xī tū 豨突 【釋義】像野豬受驚而亂奔。比喻人之橫沖直撞,流竄侵擾。(豨:古書上指豬。) 【出處】《舊唐書·肅宗紀論》:“當其 戎羯 負恩,奄為豨突,豺豕遽興於轂下, 胡 越 寧慮於舟中,借人之戈,持之反刺,變生於不意也?!?《資治通鑒·唐僖宗乾符二年》:“蠻寇逼近 成都 ,相公尚遠,萬一豨突,奈何?” 清 魏源 《苗疆敕建傅巡撫祠碑銘》:“王師則班而西, 苗 謂利可屢邀,蜮出豨突,弗變?!?/p>
像野豬一般來去奔竄,馳驟飄忽。
《資治通鑒.卷二五二.唐紀六十八.僖宗干符二年》:「或曰:『蠻寇逼近成都,相公尚遠,萬一豨突,奈何?』」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