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出謬誤,加以糾正。
⒉ 列舉其罪而正之以法。
⒈ 指出謬誤,加以糾正。
引《左傳·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br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友悌》:“畢構(gòu) 為 益州 長史兼按察使,多所舉正,風(fēng)俗一變?!?br />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惜乎言官不能舉正,坐成其妄耳。”
⒉ 列舉其罪而正之以法。
引《后漢書·蘇章傳》:“順帝 時,遷 冀州 刺史。故人為 清河 太守, 章 行部案其姦臧……遂舉正其罪?!?/span>
⒈ 設(shè)立至正的標(biāo)準(zhǔn)。
引《左傳·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余于終。」
⒉ 檢舉糾正。
引《后漢書·卷五·孝安帝紀(jì)》:「既不奏聞,又無舉正?!?/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