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周歷以每月十五、十六日至廿二、廿三日為既望。后稱農(nóng)歷十五日為望,十六日為既望。
⒈ 周 歷以每月十五、十六日至廿二、廿三日為既望。后稱農(nóng)歷十五日為望,十六日為既望。
引《書·召誥》:“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 周,則至 豐?!?br />孔穎達 疏:“周公 攝政七年二月十六日,其日為庚寅,既日月相望矣。於已望后六日乙未,為二月二十一日。”
《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br />南朝 梁 沉約 《為文惠太子解講疏》:“暨七月既望,乃敬捨寶軀,爰及輿冕,自纓已降,凡九十九物?!?br />唐 劉禹錫 《奉和中書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韻》:“暮景中秋爽,陰靈既望圓?!?br />王國維 《觀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望,謂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span>
⒈ 陰歷十五為望,十六為既望,古時稱「既望」之時間則較長,或指十四、十五至二十三、二十四之時段。
引宋·蘇軾〈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