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刻陗”。高峻;挺拔。
⒉ 苛刻;嚴酷。
⒊ 文筆峻拔。
⒈ 亦作“刻陗”。高峻;挺拔。
引《文選·張衡<西京賦>》:“上辬華以交紛,下刻陗其若削。”
薛綜 注:“刻陗,升高也。”
唐 解彥融 《雁塔》詩:“崢嶸徹倒景,刻峭俯無地。勇進攀有緣,即嶮恐迷墜?!?br />宋 蘇洵 《木假山記》:“二峰者,莊栗刻峭,凜乎不可犯?!?/span>
⒉ 苛刻;嚴酷。
引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先生獨不聞 秦 之時耶?……宰相刻峭,大理峻法?!?/span>
⒊ 文筆峻拔。
引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十:“唐 人能造奇語者,無若 劉夢得 作《連州廳壁記》云:‘環(huán)峰密林,激清儲陰;海風毆溫,交戰(zhàn)不勝,觸石轉柯,化為涼颸……’蓋前人未道者。不獨此爾,其他刻峭清麗者,不可概舉?!?/span>
⒈ 形容文筆深刻峻拔。
例如:「他見解精微,文字刻峭?!?/span>
⒉ 嚴酷、苛刻。
引漢·王襃〈四子講德論〉:「宰相刻峭,大理峻法,處位而任政者,皆短于仁義,長于酷虐?!?/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