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鈴合”。
⒉ 指翰林院以及將帥或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
⒈ 亦作“鈴閤”。指翰林院以及將帥或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
引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七:“今狂花生枯木,又在鈴閣之間,言威儀之富,榮華之盛,皆如狂花之發(fā),不可久也。”
《晉書·羊祜傳》:“﹝ 羊祜 ﹞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披甲,鈴閤之下,侍衛(wèi)者不過十?dāng)?shù)人。”
唐 韓翃 《寄裴鄆州》詩:“官樹陰陰鈴閣暮,州人轉(zhuǎn)憶白頭翁?!?br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二·勞文毅公善居危城》:“﹝ 文毅公 ﹞遂入城蒞總督任,終日閉鈴閣,以示無事?!?/span>
⒈ 將帥居住辦事的地方。
引《晉書·卷三四·羊祜傳》:「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閣之下,侍衛(wèi)者不過十?dāng)?shù)人。」
唐·貫休〈歸東陽臨岐上杜使君〉詩七首之一:「一從到后常無事,鈴閣公庭滿綠苔?!?/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