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遮蔽;隱蔽。
⒉ 避世隱居。
⒊ 回避躲藏。
⒋ 避忌隱瞞。
⒈ 遮蔽;隱蔽。 《史記·大宛列傳論》:“《禹本紀》言:河 出 崑崙。
引崑崙 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br />宋 葉適 《宿覺庵記》:“稍種竹樹,有所避隱出沒,以為風雨晦明之地?!?/span>
⒉ 避世隱居。
引《后漢書·陳寔傳》:“后令復召為吏,乃避隱 陽城山 中?!?br />三國 魏 曹植 《夏禹贊》:“避隱 商山,示不敢蒞,諸侯向己,乃奉天秩。”
元 袁桷 《安先生墓表》:“素多疾,嘗避隱 封龍山,然卒不得年。”
⒊ 回避躲藏。
引宋 洪邁 《夷堅支志景·黃陂丞》:“縣宰 建昌 李德叟 率主簿尉偕視之,二婦了不避隱?!?/span>
⒋ 避忌隱瞞。
引明 盧象升 《特舉俸深賢能道臣疏》:“臣所言所行,有費商榷者,本官無不直披心胸,未嘗瞻顧避隱?!?/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