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的一種軍旗。竿頭以牦牛尾為飾,用以指揮全軍。
⒉ 喻出師征伐。
⒈ 古代的一種軍旗。竿頭以牦牛尾為飾,用以指揮全軍。
引《書·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br />《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與太子白旄,而告界盜見持白旄者殺之。”
《三國演義》第五回:“次日筑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 紹 登壇。”
⒉ 喻出師征伐。
引唐 白居易 《七德舞》詩:“白旄黃鉞定兩 京,擒 充 戮 竇 四海清?!?br />明 無名氏 《智降秦叔寶》第一折:“某乃 李世民 是也,本貫 河 東 太原 人氏,父乃 唐公 李淵。自因 隋 朝亂政,天下縱橫,某十八歲同父起義,白旄黃鉞,平定兩京?!?/span>
⒈ 古代一種軍旗。以牦牛尾置于竿首,用以指揮全軍。
引《書經(jīng)·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