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才能稟賦。
⒉ 資質(zhì)性情。才,通“材”。
⒊ 才能和性格。
⒈ 才能稟賦。
引《荀子·修身》:“彼人之才性之相縣也,豈若跛鱉之與六驥足哉?”
《孔叢子·連叢子下》:“人之才性受天有分,若如君之論,則 成王 伯禽 雖致泰平,皆當以不圣蒙弗克負荷之罪乎?”
《元典章·禮部五·醫(yī)學(xué)》:“若有民間良家子弟,才性可以教誨,愿就學(xué)者聽?!?br />康有為 《大同書》丁部:“凡言平等者,必其物之才性、知識、形狀、體格有可以平等者,乃可以平等行之。”
⒉ 資質(zhì)性情。才,通“材”。
引《世說新語·賞譽》“諸人當來尋 溫元甫”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引《晉諸公贊》:“溫幾,字 元甫,太原 人,才性清婉?!?br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據(jù)相貌,憑才性,我從來心硬,一見了也留情?!?/span>
⒊ 才能和性格。
引《世說新語·文學(xué)》“鐘會 作《四本論》”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引《魏志》:“會 嘗論才性同異,傳於世。”
清 侯康 《補<三國><藝文志>》卷四:“《傅嘏傳》稱 嘏 常論才性同異, 鐘會 集而論之。”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