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 (中國戲劇藝術(國粹的典型代表))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1]之一,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xù)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后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fā)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沈陽師范大學、中國戲曲學院、南開大學為京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京劇jīngjù
[Beijingopera]我國主要劇種之一,由清代中葉的徽調、漢調相繼傳入北京合流演變合成。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國
流行于北平的劇種。參見「國劇」條。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