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
⒉ 指舊時的典籍。
⒈ 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
引漢 蔡邕 《宗廟迭毀議》:“正厥世之所闕,為無窮之常典?!?br />《后漢書·楊終傳》:“臣聞‘善善及子孫,惡惡止其身’,百王常典,不易之道也?!?br />《魏書·世祖紀(jì)》:“夫有功受賞,有罪受誅,國之常典,不可暫廢?!?br />元 黃縉 《日損齋筆記·辯史》:“然則九錫者,先王賞功之常典耳?!?/span>
⒉ 指舊時的典籍。
引《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并序>》:“所以不列於五岳,闕載於常典者,豈不以所立冥奧,其路幽逈。”
李善 注:“常典,五經(jīng)之流也?!?br />《周禮·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唐 賈公彥 疏:“三墳,三皇時書;五典,五帝之常典?!?/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