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嶺的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間方廳為核心,周圍是一圈柱子,三面鑿幾間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禪室,窟外為柱廊。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
石窟shíkū
(1)[grotto]∶古時(shí)一種就著山崖開鑿成的寺廟建筑,內(nèi)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畫和石刻等
敦煌石窟
云崗石窟
(2)[cave]∶山巖上的洞
泛指依山巖鑿成的石室。
《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郭瑀傳》:「鑿石窟而居,服柏實(shí)以輕身?!?br>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物異》:「儛溪古岸石窟有方鏡,徑丈余,照人五臟。」
內(nèi)有石刻佛像或敘述佛教故事壁畫的石洞,如我國的敦煌、云崗和龍門石窟。
英語rockcave,grotto,cliffcaves(oftenwithBuddhiststatues)?
德語Grotte(S)?
法語grotte(derocheoufalaise)?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