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 “土著”的概念,古已有之,張岱《夜航船》解釋,土著:音土著(tǔ zhuó),言著土地而常居者,非流寓遷徙之人也。今人誤讀為zhù。 是相對于外來殖民者而言。土著人是指一個地方的原始居民,在殖民者從其它地方來到之前,就住在他們土地上的人民。他們的祖先在不同文化、或不同種族的人來的時候,就已居住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理區(qū)域。新來者后來通過征服、占領(lǐng)、殖民等手段,占有了統(tǒng)治地位。 1993年6月18日,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人權(quán)大會舉行“世界土著人國際年”大會,呼吁國際社會重視世界各國土著居民的存在,尊重其歷史、文化和傳統(tǒng),并保障他們平等生存的權(quán)利。
土著tǔzhù
[originalinhabitants;natives;aborigines;aboriginal]世代居住本地的人。本地人,尤用來與入侵者或殖民者對比
人民與土地相依,不隨便遷移。
《漢書.卷六一.張騫傳》:「其俗土著,與大夏同,而卑濕暑熱?!?br>唐.顏師古.注:「土著者,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也。」
今指世居本地的人為「土著」。
英語aboriginal
德語einheimisch(Adj)?,einheimisch
法語indigène,autochtone,aborigène,autochtone,indigène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