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褂 馬褂是服飾名 ,對襟、平袖端、盤扣、身長至腰,前襟綴扣襻五枚。分為大襟馬褂、對襟馬褂等。 馬褂原為清代的“行裝”之褂(男性正裝“袍褂”的外褂則較長,長及膝蓋或更偏下,與短款的馬褂不同),后逐漸成為日常穿用的便服,男女皆可穿。(女性馬褂在款式和裝飾上略有不同。)至民國時期又升格為禮服,統(tǒng)用黑色面料,織暗花紋,不作彩色織繡圖案。 舊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短褂。
馬褂mǎguà
[mandarinjacketwornoveragown]舊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的短褂。以黑色為最普通。原來是滿族人騎馬時所穿的衣服
騎馬時所穿長袍外面的對襟短褂,原為滿族的服裝,沿為常服或禮服。
清.趙翼《陔余叢考.卷三三.馬褂缺襟袍戰(zhàn)裙》:「凡扈從及出使,皆服短褂缺襟袍及戰(zhàn)裙,短褂亦曰『馬褂』,馬上所服也?!?br>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