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親 (具有政治目的聯(lián)姻)和親,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統(tǒng)治者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或者各少數(shù)民族首領之間出于各種各樣和目的而達成的一種政治聯(lián)姻。它作為歷朝民族總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一種民族關系的表現(xiàn)形態(tài),貫穿于中國古代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對歷史發(fā)展有著或隱或顯的影響。 寬泛意義上的和親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而嚴格意義上的和親始于漢代。自漢以后一直到清代,幾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數(shù)不等、緣由各異的和親。
和親héqīn
[(ofsomefeudaldynasties)attempttocementrelationswithrulersofminoritynationalitiesintheborderareasbymarryingdaughtersoftheHanimperialfamilytothem]封建君主為了免于戰(zhàn)爭與邊疆異族統(tǒng)治者通婚和好
與漢和親。——《漢書·李廣蘇建傳》
和睦親善。
《禮記.樂記》:「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br>
敵對雙方為求和平而聯(lián)婚交誼。
《漢書.卷五○.汲黯傳》:「與胡和親,毋起兵?!?br>《三國演義.第四四回》:「昔單于屢侵疆界,漢天子許以公主和親,今何惜民間二女乎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