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諱 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現(xiàn)象。避諱,漢語詞語之一,意思是帝制時(shí)代對于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qū)懗?,以表尊重?該詞語出自于《淮南子·要略》《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蒲劍集·屈原考》等?!豆騻鳌らh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边@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
避諱bìhui
(1)[taboo;practiceofplacingataboooncertainwords]∶忌諱;由于道德或?qū)徝赖脑蚧蚩赡茉獾轿kU(xiǎn)而不愿說出或聽到某些會引起不愉快的字眼
由于人們避諱這個討論主題,因此討論會激起了民憤
(2)[dodge;evade]∶回避[某事物]
避諱這個問題
避諱bìhuì
[tabooonusingthepersonalnamesofemperors,one’selders,etc.]封建君王或尊親為了顯示威嚴(yán),規(guī)定人們說話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寫其名,而以別的字相代替
舊時(shí)為了表示尊敬,在言語或書寫時(shí),不說君主或尊長的名號,稱為「避諱」。避諱的方法有缺筆、缺字、換字、改音等各種方式。
避免觸犯忌諱。
《淮南子.要略》:「言終始而不明天地四時(shí),則不知所避諱?!?br>《紅樓夢.第三四回》:「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諱,心順了,說的比菩薩還好;心不順,就貶的連畜生不如。」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