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胃 科普中國中醫(yī)病證名。反胃,又稱“胃反”,是指飲食入胃,停滯不化,良久反出的病癥。 “反胃”病名首見于《金匱要略》:“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敝赋霰静≈饕C是脾胃受傷,不能腐熟水谷,臨床表現(xiàn)以朝食暮吐為特點。治療方面提出“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
反胃fǎnwèi
[gastricdisordercausingnausea(offoodfromstomach)]病癥名。指食下良久復出或隔宿吐出者。亦稱“胃反”、“翻胃”
食物咽下后,胃里不舒服,有惡心,甚至嘔吐的癥狀。
如:「看見一堆油膩的食物,不禁令我反胃?!挂卜Q為「翻胃」。
英語retching,vomiting
法語nausées,vomissements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