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錠 銀錠是熔鑄成錠的白銀。目前出土銀錠中年代最早的,是漢景帝中元二年 (公元前148年) 所鑄。漢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作白金 (即白銀) 三品。王莽鑄有銀貨二品。其后歷代皆有鑄造,惟流通不廣。隋唐以前稱銀錠為“銀餅”、“銀鋌”,稱扁平形銀幣為“鈑”、“笏”、“版”,棒形的稱“鋌”、“挺”,宋以后改稱“銀錠”。元代于銀錠之外總稱“元寶”,形式變?yōu)轳R蹄形,故亦稱“馬蹄銀”。明清兩代均沿用“元寶”一詞。
銀錠yíndìng
(1)[silveringot]
(2)銀塊,常指銀元寶
(3)用錫箔折成或糊成的假元寶,迷信的人焚化給鬼神用
鑄成錠狀的銀塊。重量有一、二、三、五、十、五十兩之別,我國明清兩代用為通貨,清末始鑄銀圓。
一種冥紙。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