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夷 古代泛指華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蠻、北狄、西戎和東夷。多數(shù)情況下,蠻夷戎狄統(tǒng)稱蠻夷或四夷。 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氣候溫宜,雨量適中,土壤肥腴,故較早即進入城廓農(nóng)耕社會,地稱為中國,人稱為華夏。邊區(qū)自然條件較差,多為游獵畜牧之族所居,故稱為夷。
蠻夷mányí
[themarns-nameforaboriginaltribesorminoritynationalityinancientChina]古代泛指華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數(shù)民族
來蠻夷間。——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為降虜于蠻夷。——《漢書·李廣蘇建傳》
北蠻夷之鄙人。——《戰(zhàn)國策·燕策》
漢族對外族四夷的稱呼。
《國語.楚語下》:「若夫嘩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
明.無名氏《鬧銅臺.第五折》:「有一日圣明主招安去,掃蠻夷輔圣朝?!?br>
英語commontermfornon-Hanpeoplesinformertimes,notexclusivelyderogatory,barbari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