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罪 伏罪,原指受到應有的懲罰;現(xiàn)指承認自己所犯的罪行。見《史記·循吏列傳》:“追而不及,不當伏罪,子其治事矣。”
伏罪fúzuì
[admitone'sguilty]原指受到應有的懲罰;現(xiàn)指承認自己所犯的罪行
承認自己的罪。
《后漢書.卷三三.馮魴傳》:「汝知悔過伏罪,今一切相赦,聽各反農桑,為令作耳目。」
犯罪處了死刑。
《史記.卷四三.趙世家》:「晉國有法,始亂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獨在?!?br>
隱伏未發(fā)的罪。
《漢書.卷九八.元后傳》:「是歲,新都侯莽告長伏罪與紅陽侯立相連,長下獄死,立就國,語在長傳?!?br>
英語variantof服罪[fu2zui4]
法語admettresaculpabilité,plaidercoupable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