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畫 界畫(jiè huà:即“界劃”?!爱嫛弊x入聲):中國繪畫很特色的一個門類。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故名界畫。 起源很早,晉代已有。顧愷之有“臺榭一足器耳,難成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的話。到了隋代,界畫已經(jīng)畫得相當好。《歷代名畫記》中評展之虔的界畫說:“觸物留情,備皆妙絕,尤垂生閣”;評董伯仁的界畫,贊他“樓生人物,曠絕古今”。李思訓(xùn)的《九成宮紈扇圖》、《宮苑圖》等,也是很高成就的,到晚唐出了尹繼昭,五代有衛(wèi)賢、趙德義、趙忠義等人,宋初有郭忠恕。元代有王振鵬、李容槿,明代有仇英,清代有袁江、袁耀等?,F(xiàn)存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道西壁的《闕樓圖》是中國最早一幅大型界畫,宋代的著名界畫有《黃鶴樓》、《滕王閣圖》等。
界畫jièhuà
[drawlineswiththeaidofarulerindrawingpalatialbuildings]國畫的一種畫法,用界尺作線,精細地畫出以宮殿樓臺為主體的畫,也指這樣的畫兒
中國繪畫畫法之一。用界尺畫線,繪成宮室、樓臺屋宇。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