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歸 “三歸”,迄今所見古籍,最早見于《論語》。 《論語·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 【譯文】孔子說:“管仲的器量很狹小嘛?!庇腥藛枺骸肮苤俟?jié)儉嗎?”孔子說:“管仲有三處家業(yè)田產,對于公事卻不管,怎么談得上儉約呢?”
三歸Sānguī
[Sanguiterrace]臺觀名。相傳是管仲為自己修筑的
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于外國之君。——《史記·貨殖列傳序》
《論語.八佾》:「管氏有三歸?!谷龤w說法不一,有三種:(1)?娶三姓的女子?!墩撜Z.八佾》:「管氏有三歸」句下何晏集解引包咸曰:「三歸,娶三姓女。婦人謂嫁曰歸?!梗?)?三歸臺。漢.劉向《說苑.善說》:「管仲故筑三歸之臺,以自傷于民?!梗?)?地名?!蛾套哟呵铮畠绕s下》:「身老,賞之以三歸,澤及子孫?!?br>
佛教上指三歸依。參見「三歸依」條。
《水滸傳.第四回》:「長老用手與他摩頂受記道:『一要皈依三寶,二要歸奉佛法,三要歸敬師友。此是三歸。』」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