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使 樞密使一職始置于唐后期,為樞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時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漸被武臣所掌握,辦事機構也日益完善。為適應連年戰(zhàn)爭的局面,樞密使把軍政大權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從事,樞密使的職掌范圍擴大到了極限,樞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權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樞密使制又發(fā)生了變化,其任職者由五代時的武將逐漸轉為以文官擔任,職權范圍逐步縮小。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職官名。樞密院的長官。唐代宗時始置,由宦官擔任,后世權任漸重;五代改用士人,權與宰相齊等。宋增置副使,元改稱知院,明初廢置。
簡稱為「樞密」。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