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音韻的輕、重聲。一說浮聲即平聲,切響即仄聲。
⒈ 指音韻的輕、重聲。一說浮聲即平聲,切響即仄聲。
引《宋書·謝靈運傳》:“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二:“曾(曾致堯 )謂曰:‘子之詩雖工,而音韻猶啞爾。’李( 李虛己 )初未悟。后得 沉休文 所謂‘前有浮聲,后有切嚮’,遂精於格律。”
劉師培 《文說》:“及 齊 梁 之間,文士輩出,盛解音律,始制四聲……又謂前有浮聲,后須切響,律呂各適物宜,低昂奚容舛節(jié),一簡之內(nèi),音韻盡殊;偶語之中,輕重悉異?!?/span>
⒈ 浮聲,平聲。切響,上、去、入三聲,即所謂的仄聲。浮聲切響指詩歌創(chuàng)作上具體用四聲,要求語音的高低相間和抑揚相對。
引《宋書·卷六七·謝靈運傳·史臣曰》:「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jié),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