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花 (補花刺繡)用剪成各種形狀的棉、麻、絲綢花片粘貼在底布上,組成圖案,經(jīng)縫綴而成。屬刺繡類。 中國補花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的堆綾和貼絹。堆綾是用綾或其他絲織品剪成各種形狀,通過堆、疊,組合成多層次的花卉、人物圖案;有的還在圖案下襯墊小片織物,使圖案凸起,高低有序,具有浮雕的藝術效果。貼絹是將單層的絹絲織物剪成圖案后平貼,有的還加以縫邊。明末清初堆綾和貼絹曾在北京盛行。中國現(xiàn)代補花工藝是在繼承傳統(tǒng)的堆綾和貼絹工藝的基礎上,并吸收西方花邊的長處而形成的。主要產(chǎn)地是北京、江蘇常熟和廣東汕頭。 補花所用的原料有棉布、麻布、絲綢等。北京所產(chǎn)的鳳尾紗,是一種質(zhì)薄、色澤由淺至深的暈色棉布,尤宜補花中剪花之用。補花的工藝過程是:①剪花。按照圖稿將布料剪成各種形狀的花片。②粘貼。將花片粘貼在底布上組成圖案。③撥花。將花片的毛邊用針撥窩進去,要求邊角整齊。④縫綴。又稱鎖邊。將花片四周用鎖針鎖滿。⑤洗熨。 補花可與其他刺繡、花邊工藝相結(jié)合,形成各種綜合工藝。常見的有:①雕補,將補花的一部分底布挖去,形成縷空圖案;②補繡,即補花與刺繡相結(jié)合;③機補,即機繡與補花相結(jié)合。 補花的品種主要是日用品,如臺布、椅墊、窗簾、床單、被罩、枕套、枕巾等,也有用補花工藝制成的壁掛,供室內(nèi)陳設和欣賞。
將彩色布片或絲絨布縫制于布面上,構(gòu)成花、鳥等圖案,稱為「補花」。
英語applique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