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洞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窯洞廣泛分布于黃土高原的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省。在中國陜甘寧地區(qū),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里,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chuàng)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筑的窯洞建筑。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窯應用較多。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yè)。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陜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
窯洞yáodòng
[caveresidence;cave-dwelling;loesscave]我國黃土高原地區(qū)就土山的山崖挖的洞,供人居住
我國陜北、豫西一帶及黃土高原地區(qū),居民為求耕種或取水方便,乃擇適近的山壁下部,挖鑿出供人居住的穴洞以為居所,稱為「窯洞」。
英語yaodong(akindofcavedwellingintheLoessPlateauinnorthwestChina)?,CL:孔[kong3]
德語Wohnh?hle(S)?
法語yaodong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