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還其本來的狀態(tài)。佛教語。謂死。后泛稱人的死亡。
⒈ 還其本來的狀態(tài)。
引漢 班固 《東都賦》:“遂令海內(nèi)棄末而反本,背偽而歸真。”
南朝 梁 謝鎮(zhèn)之 《重與顧道士書》:“滅俗歸真,必反其俗。”
唐 劉長卿 《故女道士婉儀太原郭氏挽歌詞》:“作范宮闈睦,歸真道藝超。”
⒉ 佛教語。謂死。后泛稱人的死亡。
引《釋氏要覽·送終·初亡》:“釋氏死謂涅盤、圓寂、歸真、歸寂、滅度、遷化、順世,皆一義也?!?br />唐 楊炯 《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百年夭枉,一旦歸真?!?br />宋 蘇軾 《寶月大師塔銘》:“瑩然摩尼,歸真於土。”
清 趙翼 《王惺園相公挽詩》:“鼇項(xiàng)科名位秉鈞,何期致政遽歸真?!?/span>
⒈ 還其本來。
引《文選·班固·東都賦》:「遂令海內(nèi)棄末而反本,背偽而歸真?!?/span>
⒉ 佛家語。指人死而入涅槃。
引唐·楊烱〈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百年天枉,一旦歸真?!?/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hào)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