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記 科普中國胎記一般可分為色素型及血管型,常見的色素型包括太田痣、先天性色素痣、咖啡斑等;血管型則包括鮮紅斑痣、草莓樣血管瘤等。胎記可以在出生時發(fā)現(xiàn),也可能在出生幾個月后才逐漸發(fā)病。 新生兒的胎記發(fā)生率約為10%,可以說是非常普遍,大部分的胎記只是影響美觀,不需要特別處理。但是有些胎記會合并身體器官的異常,甚至有惡性變化的可能,必須積極治療。例如有些海綿樣的血管瘤增生過快,會造成肢體殘缺、功能障礙,甚至血管瘤擴張速度太快時,會形成組織壞死,過度消耗血小板而使凝血功能低下、出血不止。有些長了毛的獸皮樣黑痣,可能日后發(fā)生惡性黑色素瘤的癌變,癌細胞轉(zhuǎn)移后導致死亡。
胎記tāijì
[birthmark]皮膚上生來就有的藍紫色或黑色斑跡
胎兒出生時,在皮膚上形成的瑕瘢,可用作識別記號。
如:「他臉上有一個很大的胎記,相當顯目?!?/p>
英語birthmark
德語Muttermal(S)?
法語tachedenaissance,tachedevi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