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漢語詞語)注釋,是對書籍或文章的語匯、內(nèi)容、背景、引文作介紹、評議的文字。為古書注釋開始于先秦時期。中國古代分得較細,分別稱之為注、釋、傳、箋、疏、章句等。包含的內(nèi)容很廣。諸凡字詞音義、時間地點、人物事跡、典故出處、時代背景都是注釋對象。有腳注、篇末注、夾注等形式。古籍注釋列在正文之中,有雙行夾注和夾注?,F(xiàn)代書籍注釋列于正文當頁之下,稱腳注,亦稱本面注;列于文章之后或列于書籍之后者稱篇末注。不管采用何種方式,全書注文的編排一般要求統(tǒng)一,以便于讀者查考。注釋在教科書中應(yīng)用廣泛,是學(xué)生學(xué)習的重要條件。 現(xiàn)代學(xué)術(shù)作品中的注釋一般分內(nèi)容解釋和來源解釋兩種。前者多指對文章或書籍中某一部分詞句作進一步說明,但為了防止冗雜而把它放在段落之外(文末或頁邊)。后者一般是為了保障原作者的著作權(quán),注明某此語句、詞語、觀點的來源,以便讀者的查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尊重他人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和勞動。
注釋zhùshì
(1)[note;footnote;annotation]∶解釋字句的文字
(2)[annotate;explainwithnotes]∶用文字解釋字句
解釋文句的意義。
《隋書.卷七六.文學(xué)傳.潘徽傳》:「總會舊轍,創(chuàng)立新意,聲別相從,即隨注釋。」
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下》:「陶潛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用事,今本多差誤,各為注釋之。」
解釋文句意義的文字。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若夫注釋為詞,解散論體,雜文雖異,總會是同?!?br>唐.劉知幾《史通.卷五.補注》:「文言美辭,列于章句,委曲敘事,存于細書,此之注釋,異夫儒士者矣?!?br>
英語marginalnotes,annotation,toannotate,toaddcommentstotext
德語Anmerkung(S)?,Auslegung(S)?,Erl?uterung(S)?,kommentieren(V)?,notieren(V)?,kommentiert(Adj)?,notiert(Adj)?
法語commenter,nota,notation,note,colonne,commentaire,exégèse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