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調 滾調(滾調)簡稱"滾"。是在變體聲腔(如:青陽腔、弋陽腔、太平腔)中,逐漸發(fā)展出一種更為靈活的地方民間音樂形式,即在曲牌連套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滾調”的形式。而滾調的出現(xiàn),打破了南戲原有的曲牌體音樂形式。明代弋陽腔﹑青陽腔等劇種在傳奇劇本的曲詞前后或中間加進接近口語的韻文或便于朗誦的短句使曲詞易懂收到更好的效果。念詞稱滾白唱詞稱滾唱。
一種弋陽腔及其他高腔的唱腔形式,簡稱為「滾」。滾調原是曲牌基本句法結構之外的附加部分,可以放在曲牌前面,也可以放在中間或后面。具有解釋或貫串原有詞意,加強感情氣氛,增添曲調、節(jié)奏的對比變化等作用。是介乎唱、白之間的朗誦性唱腔。偏于唱曲的稱為「滾唱」,偏于說白的稱為「滾白」。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