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分田 職分田亦名“職田” 。北魏至明初按官職品級授給官吏作俸祿收入的公田。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詔均田,地方官吏亦按品級授給公田15頃至6頃不等,為授職田之始。隋給職分田一品5頃,至五品則為3頃,其下每品以50畝為差。唐除給內(nèi)外各級官吏永業(yè)田外,所給職分田,京官自一品、外官自二品以下至九品給田12頃至2頃。宋按職給外官知藩府以下田20頃至2頃。金給外官三品以下田30頃至2頃。元亦只給外官,按察使以下田16頃至1頃。明初沿元制,后即收回,名“還官田”,折給俸鈔祿米。 職分田于解職時移交后任,不得買賣。宋時曾議停給職田,將歲入租課均給各官,然未實行。明以后,職田廢除。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