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窮究事物的道理。
例格物致知。
英study the phenomena of nature;
⒉ 糾正人的行為。
英correct;
⒈ 推究事物之理。
引《禮記·大學(xué)》:“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br />宋 蘇軾 《謝兼侍讀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 文 武 憲邦?!?br />明 王鏊 《震澤長語·經(jīng)傳》:“蓋知物之本末始終,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義也?!?br />魯迅 《偽自由書·透底》:“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圓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環(huán)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機的,也要先坐在開水壺前格物?!?/span>
⒉ 猶正人。糾正人的行為。
引《三國志·魏志·和洽傳》:“儉素過中,自以處身則可,以此節(jié)格物,所失或多?!?br />唐 劉禹錫 《天平軍節(jié)度使廳壁記》:“示菲約以裕人,信賞罰以格物。”
⒊ 清 末稱西洋自然科學(xué)為“格物”。
引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旋據(jù)總教習(xí) 丁韙良 申稱:‘單內(nèi)(俄文書籍圖説)天算、地理、格物、醫(yī)學(xué)等書,或六十年前或百餘年前所載,不如新書之詳備?!?br />嚴(yán)復(fù) 《原強》:“二百年來,西洋自測算格物之學(xué)大行,製作之精,實為亙古所未有。”
⒈ 窮究事物的道理。
引《禮記·大學(xué)》:「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br />宋·蘇軾〈謝兼侍讀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憲邦。」
⒉ 糾正人的行為。
引《三國志·卷二三·魏書·和洽傳》:「儉素過中,自以處身則可,以此節(jié)格物,所失或多。」
唐·劉禹錫〈天平軍節(jié)度使廳壁記〉:「示菲約以裕人,信賞罰以格物?!?/span>
英語to study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esp. in neo-Confucian rational learning 理學(xué)|理學(xué)[li3 xue2], word for Western natural sciences during late Qing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