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七子 后七子,明嘉靖、隆慶年間(1522-1572)中國明代的文學流派。成員包括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余日德、張佳胤。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 名稱首見于《明史·文苑·李攀龍傳》 。因在前七子之后,受李夢陽、何景明等人的影響,繼續(xù)提倡復古,相互呼應,彼此標榜,聲勢更為浩大,世稱他們是后七子。故稱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他們在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之后,繼續(xù)提倡復古,彼此標榜,聲勢更為浩大,世稱后七子。 后七子的文學主張基本上與前七子相同,強調(diào)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其形成情況大致如下:約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由進士出身任職于京師的李攀龍、王世貞相結交討論文學,決定重揭李夢陽、何景明等人學復古的“旗鼓”。后二年,徐中行、梁有譽、宗臣中進士,與李、王結成詩社,遂有“五子”之稱。后又增謝榛、吳國倫。后謝榛與李交惡,被黜,余日德、張佳胤加入。
明代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吳國倫與徐中行等七人。他們繼承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的文學主張,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世稱為「后七子」。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