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比喻本來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環(huán)境影響而變得不同。【出處】《墨子·所染》:“[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薄臼纠抗视阎?,請于此辭:~,墨翟致懷;歧路之感,楊朱興嘆,況于將軍游處少長,雖世譽先后而臭味同歸也。 ◎《晉書·袁喬傳》
墨翟見絲會隨染料的不同而改變顏色,因而感嘆人亦如絲一般,易受周遭環(huán)境的薰染而變化。見《墨子.所染》。后以染絲之變比喻事物受到外界的影響,都會有所改變。
《晉書.卷八三.袁瓌傳》:「染絲之變,墨翟致懷;歧路之感,楊朱興嘆。況與將軍游處少長,雖世譽先后而臭味同歸也!」
【解釋】比喻本來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環(huán)境影響而變得不同。
【出處】《墨子·所染》:“[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p>
【示例】故友之好,請于此辭:~,墨翟致懷;歧路之感,楊朱興嘆,況于將軍游處少長,雖世譽先后而臭味同歸也。◎《晉書·袁喬傳》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