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陰影。
⒈ 陰影。
引漢 張衡 《靈憲》:“當日之衝,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闇虛。在星星微,月過則食?!?br />《隋書·天文志中》:“今歷家月望行黃道,則值闇虛矣。值闇虛有表里深淺,故食有南北多少?!?br />明 王廷相 《慎言·乾運》:“月食日,形體掩之也;日食月,闇虛射之也。日光正灼,積暈成蔽,故曰闇虛。觀夫燈燭,上射黑焰,蔽光不照,足以知之。”
清 王韜 《甕牖馀談·星隕說》:“﹝流星﹞若為實體,能借光照地,則有時必於一剎那中見之,即入闇虛而隱。”
⒈ 月蝕時,地影所蔽的暗處。也作「暗虛」。
引《隋書·卷一八·律歷志下》:「然月食以月行虛道,暗氣所沖,日有暗氣,天有虛道,正黃道常與日對,如鏡居下,魄耀見陰,名曰暗虛?!?/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