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班荊道故”。
⒉ 謂朋友相遇于途,鋪荊坐地,共敘情懷。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杜預注:“班,布也。布荊坐地,共議歸楚,事朋友世親。”后泛指朋友相遇,共敘離情。
⒈ 亦作“班荊道故”。謂朋友相遇于途,鋪荊坐地,共敘情懷。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伍參 與 蔡太師 子朝 友,其子 伍舉 與 聲子 相善…… 伍舉 奔 鄭,將遂奔 晉。
引聲子 將如 晉,遇之於 鄭 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br />杜預 注:“班,布也。布荊坐地,共議歸 楚,事朋友世親。”
后泛指朋友相遇,共敘離情。 晉 陶潛 《與子儼等疏》:“鮑叔、管仲,分財無猜; 歸生、伍舉,班荊道舊?!?br />《隱居通議·古賦二》引 元 諶桂舟 《落月賦》:“我思子兮屈伸肘,昔班荊兮道舊。”
⒈ 形容朋友在途中相遇,互相敘舊。也作「班荊道故」。
引《宋書·卷九三·隱逸傳·陶潛傳》:「鮑叔、敬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共父之人哉!」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