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同“包藏禍心”。
⒉ 心里隱藏著壞主意。苞,通“包”。
⒈ 同“包藏禍心”。心里隱藏著壞主意。苞,通“包”。
引《后漢書·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 伏后 ﹞陰懷妒害,苞藏禍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
《舊唐書·桓彥范傳》:“昌宗 無德無才,謬承恩寵,自宜粉骨碎肌,以答殊造,豈得苞藏禍心,有此占相?”
宋 范仲淹 《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三狀》:“況西賊父祖以來,蓄養(yǎng)姦謀,一旦叛命,乘累勝之氣,而遣人納和,此固苞藏禍心,別營兇計?!?/span>
⒈ 懷藏詭計,圖謀害人。也作「包藏禍心」。
引《后漢書·卷一〇·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紀》:「陰懷妒害,苞藏禍心。」
《舊唐書·卷九一·桓彥范傳》:「謬承恩寵,自宜粉骨碎肌,以答殊造,豈得苞藏禍心,有此占相?」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