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傳說帝嚳時丹丘國所獻的瑪瑙甕。后舜先“遷寶甕于衡山之上,故衡山之岳有寶露壇……又遷寶甕于零陵之上。舜崩,甕淪于地下。至秦始皇通汨羅之流為小溪,徑從長沙至零陵,掘地得赤玉甕,可容八斗以應八方之數(shù),在舜廟之堂前。后人得之,不知年月。至后漢東方朔識之,朔乃作《寶甕銘》曰:'寶云生于露壇,祥風起于月館。望三壺如盈尺,視八鴻如縈帶。'”事見晉王嘉《拾遺記·高辛》。參見“寶露”。
⒈ 傳說 帝嚳 時 丹丘國 所獻的瑪瑙甕。后 舜 先“遷寶甕於 衡山 之上,故 衡山 之岳有 寶露壇 ……又遷寶甕於 零陵 之上。 舜 崩,甕淪於地下。至 秦始皇 通 汨羅 之流為小溪,逕從 長沙 至 零陵,掘地得赤玉甕,可容八斗以應八方之數(shù),在 舜 廟之堂前。后人得之,不知年月。至 后漢 東方朔 識之, 朔 乃作《寶甕銘》曰:‘寶云生於露壇,祥風起於月館。望三壺如盈尺,視八鴻如縈帶?!笔乱?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參見“寶露”。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