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倒置干戈”。亦作“倒戢干戈”。
⒉ 倒著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⒈ 亦作“倒置干戈”。亦作“倒戢干戈”。倒著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引《禮記·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名之曰建櫜,然后天下知 武王 之不復用兵也。”
《史記·留侯世家》:“殷 事已畢,偃革為軒,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二》:“偃革為軒,倒戢干戈,示不復用武?!?br />《晉書·華譚傳》:“倒戢干戈,苞以獸皮?!?br />宋 王禹偁 《單州成武縣行宮上梁文》:“一戎而倒載干戈,萬國而混同文軌?!?br />亦省作“倒載”。 唐 元稹 《奏制試樂為御賦》:“大道既移,則舞行象成於倒載;小戎或駕,則琴音決勝於騶歌?!?/span>
⒈ 將武器收藏起來,不再打仗。也作「倒置干戈」。
引《禮記·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