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文字上的)錯誤和脫漏。
⒈ 亦作“譌脫”。指文字上的錯誤、脫漏。
引宋 趙善愖 《柳文后跋》:“及到官,首取閲之,乃大不然,訛脫特甚?!?br />清 張之洞 《讀古人文集》:“若坊刻《文選集腋》,譌脫璅碎,首尾不具,掇拾入文,無益有害?!?br />易宗夔 《新世說·夙慧》:“潘稼堂 資稟絶人,幼有圣童之目,覽歷書一過,即能闇誦,無所訛脫,首尾不遺一字?!?br />胡適 《陸賈<新語>考》:“大概《子匯》本另出于一種較古的底本,故訛脫最少。”
⒈ 文字錯漏。
例如:「這篇文章訛脫太多,難以理解?!?/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