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乖訛”。
⒉ 差錯。
⒊ 不正常。
⒈ 亦作“乖譌”。 差錯。
引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點檢文書》:“或文字乖訛,便在點竄矣。”
宋 姜夔 《圣宋鐃歌鼓吹曲十四首序》:“鼓吹所録,惟存三篇,譜文乖訛?!?/span>
⒉ 不正常。
引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紹興 歲丙辰, 廣右 大歉,瀕海尤告病,迄丁巳之春,斗米千錢,人多莩亡,而 嶠南 風(fēng)候素乖譌,至是殊正?!?/span>
⒈ 乖戾、兇惡。
引《劉知遠(yuǎn)諸宮調(diào)·第一二》:「招女婿名知遠(yuǎn),窮困難過,為人剛硬,性氣乖訛?!?/span>
⒉ 差錯。
例如:「本書編校倉促,若有文字乖訛錯落之處,請不吝指教?!?/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